特质因素理论
特质因素理论,又称人职匹配理论,是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提出的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的内容。
一、理论起源
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他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特质是指人的人格特征,包括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工具来加以评量。
因素是指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或资格,这可以通过对工作的分析而了解。
二、理论类型
帕森斯认为,人职匹配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因素匹配和特性匹配。
1、因素匹配,也可以理解为活找人。例如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有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2、特性匹配,也可以理解为人找活。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三、理论意义与运用
1、特质因素理论强调个人的所具有的特性与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技能(因素)之间的协调和匹配,推动了人才测评在职业选拔与指导中的运用和发展。
2、人的特征和外在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特质因素理论注重借助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解释来指导咨询师进行实际咨询,因此在开展学生生涯规划工作过程中,单独使用特质因素理论可能造成人职匹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以上就是关于帕森斯的 特质因素理论的相关介绍,如需获取更多详情,欢迎登录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在线留言预约咨询,也可以直接拨打400-990-5160。
凡注明“51选校”来源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授权。经许可后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余来源,仅供学习参考等非商业性用途使用,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转载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处理。
-
-
生涯彩虹图
生涯彩虹图,又叫舒伯生涯彩虹图,是由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根据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成五个阶段,即成长、试探、建立、保持和衰退,基于这个五个阶段,结合生活广度和生活空间提出的生涯发展观,这便是常说的生涯彩虹图,也有称职业生涯彩虹图。
阅读全文>>
-
-
全方格技术及其在生涯规划中的运用
全方格技术是什么?如何运用全方格技术指导生涯规划?下面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就此问题做简要介绍
阅读全文>>
-
-
生涯理论简要梳理
生涯理论都有哪些?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百家争鸣的历史?下面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就此问题做简要梳理。
阅读全文>>
-
-
生涯理论之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是由谁提出来?它强调什么?它对于中学生涯规划指导有何帮助?下面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就此问题做简要介绍。
阅读全文>>
-
-
生涯理论之心理动力论
心理动力论是由谁提出来?它强调什么?它对于中学生涯规划指导有何帮助?下面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就此问题做简要介绍。
阅读全文>>
-
51选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daxuecha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
51选校高中生涯规划二维码
高中生涯规划微博
生涯先行,升学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