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理论之特质因素论
特质因素论是由谁提出来?它强调什么?它对于中学生涯规划指导有何助力?下面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就此问题做简要介绍。
提到特质因素轮,我们就不提弗兰克·帕森斯,他康纳尔大学的工程师,热衷于社会改变,有“职业辅导之父”称号,著有专著《职业选择》(Choosing A Vovation)。
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成立波士顿职业局,不仅是其事业的转折点,也开启了生涯辅导的先河。1909年出版《职业选择》(Choosing A Vovation),书中提出特质因素理论,他建立了帮助个体选择生涯的概念框架,开创了职业辅导。
特质因素论基本内容有三点:
1、要清楚了解自己,包括自我的能力倾向,能力、兴趣、雄心、资源及限制,以及这些特质的成因。(即了解自我)
2、要明白各种工作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求,有点和缺点,待遇,就业机会与发展前途(即探索外界)
3、要实实在在推论这以上两种之间的相关情形。(即匹配)
特质因素论是一种强调“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模式,要求帮助择业者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并使人的特点(特质)与职业要求(因素)相匹配。
以上就是生涯理论之特质因素论介绍,学校如需开展生活规划教育,教师如需参与生涯培训,可以登录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申购生涯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或参与生涯师资培训。
凡注明“51选校”来源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授权。经许可后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余来源,仅供学习参考等非商业性用途使用,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转载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处理。
-
-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价值分析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对高考新改革情景下有何帮助?2014年高考改革制度明确指出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随后全国各地相当多学习开始进入生涯规划的教学过程中,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便是常用教学工具之一。那么,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阅读全文>>
-
-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它们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推荐相关文章阅读:霍兰德职业兴趣岛测试
阅读全文>>
-
-
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
人匹配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帕金森教授提出。1909年帕金森在其所著的《选择一个职业》一书中,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一是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它特征。二是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三是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阅读全文>>
-
-
职业发展理论之生涯成熟度
生涯成熟度是美国学者萨帕提出来的概念,是生涯发展理论的贡献之一。51选线生涯规划教育平台指出,生涯成熟的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指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历程中达到社会期望的水准,二是以职业生涯各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为标准所作的衡量。
阅读全文>>
-
-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相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影响最大的不是真实自我,而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主导并控制着个体对环境知觉的意义,与个人对环境的反应高度相关。
阅读全文>>
-
51选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daxuecha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
51选校高中生涯规划二维码
高中生涯规划微博
生涯先行,升学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