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理论之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是由谁提出来?它强调什么?它对于中学生涯规划指导有何帮助?下面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就此问题做简要介绍。
人格理论是研究人格的结构、形成、发展和动力性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并且编制16种人格因素测验。这种测验方式,对人才选拔和培养很有参考价值。如今,中国大部分大企业入职前都会让求职人员做改良过的类似测验。研究人格理论的还有诸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将特质分成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麦可雷和可斯塔编制的人格大五理论;特里跟等人“七因素模型”。
今天,我们要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伊(Roy)综合了精神分析论、莫瑞(Murphy)的人格理论、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理论,提出了人格发展的理论,试图说明遗传因素和儿童时期经验对于未来职业行为的影响。
罗伊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她认为;早年经验会增强或削弱个人高层次的需求,进而影响人的生涯发展,她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对以后选择行为的影响。
她认为,我们所选择的工作环境,往往反映出幼年的家庭氛围。如果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充满温暖、爱、接纳或保护的氛围,就可能选择与人有关的职业。如果我们小时生活在一个冷漠、忽略、拒绝、或适度要求的家庭中,很可能选择科技、户外活动的职业。这些职业从事以事、物和观念为主,不太需要和人有直接的接触。
以上就是生涯理论之人格理论介绍,学校如需开展生活规划教育,教师如需参与生涯培训,可以登录51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申购生涯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或参与生涯师资培训。
凡注明“51选校”来源文章,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授权。经许可后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余来源,仅供学习参考等非商业性用途使用,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转载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处理。
-
-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价值分析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对高考新改革情景下有何帮助?2014年高考改革制度明确指出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随后全国各地相当多学习开始进入生涯规划的教学过程中,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便是常用教学工具之一。那么,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阅读全文>>
-
-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它们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推荐相关文章阅读:霍兰德职业兴趣岛测试
阅读全文>>
-
-
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
人匹配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帕金森教授提出。1909年帕金森在其所著的《选择一个职业》一书中,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一是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它特征。二是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三是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阅读全文>>
-
-
职业发展理论之生涯成熟度
生涯成熟度是美国学者萨帕提出来的概念,是生涯发展理论的贡献之一。51选线生涯规划教育平台指出,生涯成熟的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指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历程中达到社会期望的水准,二是以职业生涯各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为标准所作的衡量。
阅读全文>>
-
-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相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影响最大的不是真实自我,而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主导并控制着个体对环境知觉的意义,与个人对环境的反应高度相关。
阅读全文>>
-
51选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daxuecha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
51选校高中生涯规划二维码
高中生涯规划微博
生涯先行,升学无忧!